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研究方法甲上
Social Research Method (1) 
開課學期
103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國明 
課號
Soc2025 
課程識別碼
305 311A1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星期五5,6(12:20~14:10) 
上課地點
社101 
備註
週五56為實習。實習地點:社203、205、207、209。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0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1Soc2025_methods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主要的目的,在訓練學生瞭解如何進行社會學研究。社會學是門具有多元典範的學科,存在著多種研究方法,各種方法背後可能也存在著相異的研究邏輯。隨著本課程的進度,我們會接觸到多重典範的研究邏輯,以及一些有關「有效的社會學知識如何可能」的「基本問題」,但課程的重點;主要還是在介紹多種研究方法的程序,並讓學生從作業和實際執行研究計畫的操作中瞭解。
 

課程目標
本學期的課程,側重(1)實證主義的研究邏輯,(2)演繹式和多變項分析的研究程序,以及(3)特定的資料蒐集程序和分析方法,如問卷調查和內容分析。下學期的課程將介紹民族誌研究,歷史研究和其他方法。
修課學生在本學習中將獨力完成一份內容分析的研究,並與其他修課同學共同完成一份以問卷調查為資料來源的團體研究。從個人研究和團體研究的過程,學生將學習到社會研究的基本邏輯,以及邏輯實證論和多變項分析的操作程序
 
課程要求
1. 期末考,佔30%。
2. 小考:佔15%。不定期舉行小考。沒考小考者,除該次成績零分之外,並登記缺課一次。
3. 個人作業,30%;修課學生將獨自完成數份作業,以熟悉社會研究的技巧和研究程序的操作。個人作業包括一份以內容分析為主的期末報告。個人期末報告佔學期成績10%,其他佔20%。請隨時注意課堂上和課程網頁上公佈的作業內容與繳交時間。作業需於規定繳交日期繳交。如有特殊情況無法於當天按時繳交者,應事前徵得許可。在24小時內補交者,一律扣30分;超過24小時以後,不接受補交。補交者請將完整檔案之電子檔寄給我和該組助教。
4. 實習課程與分組團體作業,25%;修課學生將分成數組,合力完成一份研究。本學期的進度與分組作業,請參見另一份「實習課程內容與進度」大綱。 團體成績包括組員互評及助教評分。
5. 出席,本課程嚴格要求出席。缺席超過兩次(以上),每缺課一次,扣學期總成績2分。
6. 學期成績可能視狀況進行調分。各項分數之調分在計算原始成績之後進行:原始成績不及格,不進行調分。缺席兩次(含)以上和有缺交個人作業紀錄者,不進行總分調分。
7. 請假;除非有特殊狀況,公假和事假必須在上課前一天請假,病假最晚必須在上課前半小時請假。請假除透過學生請假系統之外,另需同時寄電子郵件給我和助教。因特殊狀況未能在規定時間前請假者,請附證明。
8. 本課程之要求與評量方法之佔分比例,可能會調整。所有課程要求與評量方法,以課堂宣布為準。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1. 教科書: Earl Babbie, 2013,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, 13th Edition, Belmont, CA: Wadsworth (雙業代理)
2. 其他指定閱讀,請至誠品影印購買讀本
 
參考書目
第一週 9/17 課程介紹

第二週 9/24 如何形成研究問題
畢恆達,2006,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?pp.7-23
Booth, Wayne C, Colomb, Gregory G, and Joseph M. William. 2005. “From Topics to Questions”in The Craft of Research. 3rdedition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pp.35-50

第三週 10/1 社會研究的基礎與實證主義的研究邏輯
Babbie, 2013, Ch. 1

◎ 個人作業一:評價研究問題 (10/3 繳交)
š 繳交第一份團體作業

第四週 10/08 文獻回顧與學術寫作規範
畢恆達,2006,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?pp.25-30,51-70
邱銘哲、吳重禮,2012,〈研究文獻評閱與研究〉,瞿海源等編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,東華,頁103-130

第五週 10/15 理論的邏輯與結構
Babbie, 2013, Ch. 3 (68-85 only)

第六週 10/22 研究設計
Babbie, 2013, Ch. 4

◎ 個人作業二:理論與經驗命題 (10/24 繳交)

第七週 10/29 抽樣
Babbie, 2013, Ch. 5

第八週 11/5 概念、操作化與測量
Babbie, 2013, Ch. 6

◎ 個人作業三:概念化與操作化(11/7繳交)
š 繳交第二份團體作業(11/7繳交)

第九週 11/12 指標建構、量表與分類
Babbie, 2013, Ch. 7

第十週 11/19
內容分析
Babbie, 2007, Ch. 11
徐振國,2012〈內容及文本內容分析〉,瞿海源等編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,東華,頁271-310
林國明,2014, 審議的不平等:台灣公民會議的言說互動分析,台灣社會學,27:1-50

◎ 個人作業四:文獻評論 (11/21上課繳交)

第十一週 11/26 問卷調查與問卷設計
Babbie, 2007, Ch. 9


第十二週 12/3 討論各組問卷

◎ 個人作業五: 期末報告初步設計 (12/5上課繳交)
š 繳交第三份團體作業(12/02下午五點前以email 寄給我)

第十三週12/10 調查研究的執行
杜素豪、瞿海源、張苙雲, 2012〈抽樣調查研究法〉,瞿海源等編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,東華,頁199-134

第十四週 12/17 利用既有統計資料
Babbie, 2007, Ch. 11
林國明,2008,〈身份劃界與社會團體:全民健保的制度建構〉,於王宏仁等編,《跨戒:流動與堅持的臺灣社會》,台北:群學,頁323-342

第十五週 12/24 論證與資料的整合
Booth, Wayne C, Colomb, Gregory G, and Joseph M. William. 2005. The Craft of Research. 3rdedition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pp.108-138

第十六週 12/31 社會學寫作
John Lofland, and Lyn H. Lofland 著,任凱,王佳煌譯,2006,質性研究法: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,第十章,頁291-326,台北:學富文化

第十七週 1/7 1/9 (實習課) 期末報告

第十八週 1/14 期末考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7,9/19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9/24,9/26  如何形成研究問題 
第3週
10/01,10/03  社會研究的基礎與實證主義的研究邏輯 
第4週
10/08,10/10  文獻回顧與學術寫作規範 
第5週
10/15,10/17  理論的邏輯與結構 
第6週
10/22,10/24  研究設計 
第7週
10/29,10/31  抽樣 
第8週
11/05,11/07  概念、操作化與測量 
第9週
11/12,11/14  指標建構、量表與分類 
第10週
11/19,11/21  內容分析 
第11週
11/26,11/28  問卷調查與問卷設計 
第12週
12/03,12/05  討論各組問卷 
第13週
12/10,12/12  調查研究的執行 
第14週
12/17,12/19  利用既有統計資料 
第15週
12/24,12/26  論證與資料的整合 
第16週
12/31,1/02  社會學寫作 
第17週
1/07,1/09  期末報告